来源:特诺科研
——不会!它反而正把“高效审稿 + 开放传播”推向新高度
Nature Communications(下称 NC)创刊于 2010 年,是 Nature 旗下定位为“全学科开放获取旗舰期刊”的品牌。它既继承了 Nature 严苛的编辑与同行评议传统,又凭借快速出版、学科包容度高、全文立即开放等特征,为科研成果搭建了快车道。正因背靠“巨人”,作者与读者得以在更高起点上眺望与再攀科研新峰。
NC版面费远超一般SCI期刊,目前APC费用高达6990美元一篇,差不多5.9万元一篇,也是全球最昂贵 OA 期刊之一。对许多中国科研工作者而言,这笔费用不可谓不“肉疼”。然而,中国作者依然蜂拥而至,主要原因有三方面:
我们具体来看看从web of Science(以下简称wos)获取一些数据
2016-2025年wos统计NC年发文量(此处仅指wos定义的Article类型文章,下同)。2024年,NC发文首次破万,高达10277篇。截止到7月10日,2025年NC发文已达到5009篇,2025年发文量将继续过万。
从2022年至今(2025.7.10)共计30676篇文章发表,其中超过80%的文章来自于美中两国,其中中国发文量排第二,高达11618篇,在总的文章数比上超过了37%。
具体再以2025年内的5009篇来统计,来自中国研究者发文2211篇已经超过美国排名第一。其中发文排前十的分别为中科院、北大、清华、浙大、上海交大、中国科技大、复旦、中大及南大,其中中科院系统发文占比超过30%,总篇数超过第2-5名的总发文数。
这2211 篇如果全部为 OA 且未获减免,则半年已向 NC 支付约 1.0 亿元人民币(2 211 × 6 990 USD × 7.18 汇率)。
因此,“发文量大 = 水”显然过于简化。真正决定学术含金量的是同行评议阈值 + 编辑判断 + 引用影响,而非篇数本身。
NC 目前列出的编辑约215名,常驻英国 (~70)、德国 (~60)、美国 (~50)、中国(上海/香港,~28)等10国 。全部为Nature体系全职编辑,且需覆盖物理、化学、生命、地学、工程、数学与社会科学等 50+ 细分学科——这也是其能做到8天初审的最大底气。若按英国STEM 编辑平均年薪 4.5–6 万英镑粗算,仅人工成本已超过年APC收入的30%以上,可见“版面费不够开工资”并非戏言。编辑名单:https://www.nature.com/ncomms/editors
总计 | ≈ 215 |
(题外话:编辑多数在海外,国人发文占比高,中国编辑是不是得涨工资?)
重效率、重公开:NC 的速度与开放让科研成果更快进入国际视野,也对国内审稿慢、发表门槛不透明的杂志形成压力。
经费使用结构:一年上亿 APC 流向海外,促使国内基金管理者反思——能否通过国内高水平 OA 期刊体系建设把“学术外汇”留在本土?
学科布局启示:NC 的学科交叉优势说明,“卡点”在于选题创新与领域融合,而非简单追逐高IF。
半年1亿的版面费固然刺激眼球,但“量大”“费高”并不必然导致“水”。在严选 + 快审 + 强曝光的组合拳下,Nature Communications更像是把 OA 推向 “高效且高品质”的新标杆。对于中国科研界而言,真正需要警惕的不是它会不会“变水”,而是如何在跟风投稿之外,建设自己的高水平开放出版生态,让学术成果和学术投入都能留在本土蓬勃生长。
扫码添加微信
赠送1份Nature Communications从拒稿到接受的通关攻略!
PAPER INFORMATION
快速预审、投刊前指导、专业学术评审,对文章进行评价
校对编辑、深度润色,让稿 件符合学术规范,格式体例等标准
适用于语句和结构尚需完善和调整的中文文章,确保稿件达到要求
数据库包括: 期刊、文书籍、会议、预印章、书、百科全书和摘要等
让作者在期刊选择时避免走弯路,缩短稿件被接收的周期
根据目标期刊格式要求对作者文章进行全面的格式修改和调整
帮助作者将稿件提交至目标期刊投稿系统,降低退稿或拒稿率
按照您提供的稿件内容,指导完成投稿附信(cover letter)
北京总部:北京市海淀区碧桐园 3 号楼 2 层 211 广州办事处:广州市黄埔区科学城国际企业孵化器 E栋306 联系人:客服 / 18163670350
Copyright © 2022-2024 北京特诺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/许可证编号为: 京 ICP 备 2023007944 号